技術介紹:
復合鍍技術作為材料表面強化的一種手段,因其鍍層具有高硬度、耐磨性、自潤滑性、耐蝕性、特殊的裝飾外觀以及電接觸、電催化等功能而倍受人們的關注。目前納米微粒復合鍍層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復合電鍍、復合化學鍍、復合電刷鍍和噴涂等方法。根據基體金屬和微粒性質的不同,可以獲得具有高硬度、高耐磨、自潤滑、耐熱及耐蝕等其它功能性鍍層。
主要成份:
1、復合鍍納米SiC濃縮漿料為高純分散納米SiC、去離子水及少量的分散劑,無毒無環境危害。
2、復合鍍納米Ni-P-TiON濃縮漿料為高純分散納米TiON、去離子水及少量的分散劑,無毒無環境危害。
性能特點:
高顯微硬度
鍍層中加入納米SiC可以顯著提高鍍層的顯微硬度。在A3鋼板上制備的鎳基SiC納米復合鍍層研究結果表明:SiC顆粒在鍍層中分布均勻;SiC納米鍍層的硬度是純鎳鍍層3倍。對Ni-SiC納米復合電鍍工藝的研究發現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備的鍍層,顯微硬度達到897HV,是純鎳鍍層的4倍;耐蝕性為純鎳鍍層的3倍以上;鍍層不僅晶粒細小,表面光滑、平整,且組織均勻、致密,納米SiC顆粒很好的分散在復合鍍層中。
高耐磨性
鍍層中加入納米SiC等可以提高鍍層的耐磨減摩性。納米SiC復合鍍層在摩擦接觸時,突起的SiC充當主滑動面,先參與磨損,磨損脫落后,基質開始參與磨損,微孔還可以儲油,起潤滑效果。與在摩擦界面上添加液體或膏狀潤滑劑相比,具有自潤滑功能的復合鍍層在高溫、低溫、真空、強輻射等惡劣條件下具有獨特的優勢,廣泛應用于干摩擦軸承、軸瓦、密封環、軸承保持架等。對Ni-P納米SiC鍍層耐磨性的研究發現,納米復合鍍層的磨損量小于Ni-P合金鍍層,鍍層的磨損量隨納米粉體含量增加而減少。熱處理后,納米SiC含量為4.0g/L時,耐磨性比Ni-P合金鍍層提高了4倍。
耐腐蝕
復合鍍納米Ni-P-TiON濃縮漿料的耐蝕性好于Ni-P合金鍍層,是因為納米顆粒在鍍層中呈彌散分散,納米顆粒尺寸小,有晶粒細化作用,同時可填補鍍層析氫而形成的孔隙;納米顆粒的表面原子非?;钴S,可與鍍層中的金屬原子發生擴散,形成配位吸附或化學鍵,使其與鍍層的結合力更好,提高了鍍層的致密度,35um厚Ni-TiON鍍層的中性耐鹽霧實驗可達1000h;從而提高鍍層的耐蝕性。
使用方法:
該漿料長期靜置會產生軟沉淀,但沉淀不影響漿料性能;使用前將漿料攪拌均勻(攪拌至無沉淀),隨后超聲分散20分鐘或砂磨機砂磨30分鐘,開始施鍍時升溫至50-60℃,添加納米漿料,每升化學鍍鍍液加納米漿料20毫升左右,電鍍鍍液每升加30-80毫升(具體用量需用戶根據實驗確定),調PH值到4.6-5.4 (根據不同鍍液適當調節),攪拌均勻,鍍液升溫至工作溫度(約70-80 ℃),100-200r/min攪拌下施鍍。
備注:鍍件在鍍前最好先砂紙打磨,乙醇侵泡10分鐘,水洗、弱酸浸泡1分鐘左右,再純凈水洗,其效果更佳。